临帖不一定要一模一样?
黑土你有无搞错?
你的书法确定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我们大家每天都在临帖练书法,其实不管读帖还是临帖目的都是离开字帖后的自由书写。从临帖到创作的过程有两种情况挺有意思,一种是初级选手脱帖后写作品满脑子想着原字帖的字形是长什么样子,生怕点画、结构和原贴不一样,这是正常的条件反射,多数人都这样。另一种就是高级选手的临创转换了:某个字帖写上几天甚至是写上几页就能照原贴风格来整作品了。仔细观察他们写的字形和原帖根本不一样,有的字形还差别挺大,字形不像,但点画到位,整体风格一眼能看到出处。这就是低手和高手的区别:高段位选手临帖善于从高处把握。说到这儿,也许大家会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下了那么大的功夫,难道还比不上“字形不像”的人吗?自己下那么大工夫“写像”,难道就比不上“写不像”的人吗?没具备一定书法专业素养的人一般看一幅字都会脱口而出:“这个字真漂亮”“写得真像,像印出来的一样”有些书友可能有练硬笔字的经历,硬笔和软笔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结构好看,硬笔字把结构写好基本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毛笔书法仅仅练好结构还差得老远。所以说,初学书法当你功夫,眼界都不要到位时,把字先写像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临帖不光是练手头功夫,还是个书法审美改变和塑造的过程。相信是很多初学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笔法说复杂还是挺复杂,几千年书论论笔法的文章多如牛毛,但好像是个越说越玄乎的话题。要我说笔法就是控制毛笔在纸上留下痕迹的方法。简单吧,就一句话给总结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至于如何学笔法,黑土建议首先从大的笔法系统去梳理(比如一搨直下笔法和篆籀笔法),如果要深入研究,那就把自己所学字帖的笔法来源做追根溯源。所以笔法难学的地方也在这儿,说复杂了真的很头大。很多初学者基本就死在是笔法上——如何控制毛笔没学会。控制毛笔的能力不过关,至于墨法,神采就不用看了。有些江湖书法家自吹自擂自己的字如何神气什么的,但还是改变不了下聚墨成形的胆怯。至于开头说的高段位选手善于从高处把握的临帖方法,这是真实存在的。殊不知,学习某人的书法,最终并不是为了找外形,而是从'形'中找到'神'。我们临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其'形',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神'。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前中国书协主席,当今书坛泰斗级人物沈鹏先生就明确说过自己不怎么临帖(点蓝字查看),但人家确实写得也不错,尤其是草书当今书坛能比肩者寥寥。对,这种人看字帖都能看会,临帖根本就不会要求和原贴一模一样。说的这里有些书友可能会问黑土,如何看字帖就能看会而不用下苦工临帖呢?其实黑土也很想知道啊。我们平时学的字帖大多都是经过时间的洗礼所留下的古代经典。从笔法、结体、章法等进行临摹学习,是书法进阶的必要条件。对于形的临摹一定要做到准确、规范,这是没错的。用字形、结体规范自己的书写行为,就是通过字形来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但长期以往,一味地为了找'形'而忽略了'神',但你也千万别沮丧。我们练字的目的就是根据古人的'形似'来求其'神似',最终达到创作中所必要的一个要素:出处。这是衡量一个人书法好坏的又一个标准。书法创作中我们要以'神似'为最终目标,只要具备了线条、点画、章法等基本功,达到了神似的效果,至于结体,笔法、章法则最后需要你忘掉(或者是种肌肉记忆不需要你死记硬背)而做到随势生发。
责任编辑:认识元代青花瓷收藏的误区